概述:
圣安斯塑料级S系列开口剂(超细透明二氧化硅)是一种合成无定型无机二氧化硅,外观为白色粉末,经特殊加工工艺制造,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 与塑料具有良好的相溶性,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颗粒。二氧化硅的选择很重要,粒径,比表面积,含水量,表面处理等对于生产母粒和出膜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得添加量少,分散性好,无需研磨,不会影响塑料薄膜的透明度、强度。无毒、无污染,不含任何易挥发物质及析出物,保证被包装物的质量; 提高薄膜在高速包装线上的抗黏结性,提高抗蠕变性能,对薄膜具有补强作用;该颗粒使得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减少了外露的分子链,使得两膜接触时没有大分子链的缠绕,从而解决了开口问题;同时也因为分子链的不外露, 薄膜在经过物体摩擦时也减轻了吸附力,从而增加爽滑性能。
一.特点
1.对于水分要求极低的PET薄膜客户使用本产品前可以在300℃以下对本产品进行干燥后再使用,不会影响产品性能;
2.表面改性,特殊工艺处理的,薄膜不易开裂,不会出现白点;
3.无需研磨,与进口产品对比分散性好、生产连续性强
4.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开口、补强效果与进口产品对比无差异;
5.保持薄膜的高光性,适量不影响膜材印刷性;
6.与大多数树脂折射率相近,不影响膜材透明度;
7.添加本产品的开口母料(无机物)不迁移,其他爽滑成份酰胺类(有机物) 会概率发生迁移,易造成印刷油墨等的迁移。
二. 作用机理及发展历程
薄膜不容易分开的原因是由于薄膜闭合后膜间形成真空密合状态不易分开; 另一种是薄膜成型后其表面有大量的外露分子链,在两片薄膜闭合后产生了大分子链之间的互相缠绕,使其无法打开。事实上造成薄膜开口困难的原因是二者共存的,且后者是主要原因。
最早的开口剂是无机的滑石粉、硅藻土等:中期发展到有机的油酸酰胺、芥 酸醜胺及EBS衍生物等:目前合成二氧化硅作开口剂在薄膜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一些助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有机开口剂有大量的析出物在薄 膜表面,影响薄膜的印刷性、热封性及颜色若在配方中加入润滑剂及有机分散剂 就同样产生析出物;对被包装物的污染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在食品包装、液体包 装、药品包装等领域。早期的无机开口剂就是使薄膜的表面产生凸凹不平来减少 膜间负压使其分离;后期的有机开口剂是在薄膜表而形成一层润滑膜,降低薄膜 的摩擦系数,使之不互相粘连,二者同时也阻碍了分子链之间的缠绕。
但这些开口剂都存在上述提到的不足之处,无机开口剂若加入量大并且分散困难,影响薄膜的透明度、强度。有机开口剂存在析出物影响薄膜的颜色、热封性、印刷性,同时污染被包装物。
三.应用
主要用于PP、PE、PET、PVC类等塑料薄膜的开口母粒、片材等, 降低薄膜表面静摩擦力,以提高薄膜的开口性能,提升薄膜印刷性,无需研磨。
使用添加量:按工艺配方要求,0.5%~20%
四.应用型号
项目/型号
|
SG-20
|
SG-25
|
SG-35
|
SG-40
|
SG-50
|
SG-70
|
SG-80
|
平均粒径 D50um
|
1.8~2.3
|
2.2~2.8
|
3.0~3.9
|
4.0~4.4
|
4.9~5.3
|
5.8~6.2
|
7.6~8.2
|
干燥失重 105℃
|
0.8
|
0.8
|
0.8
|
0.8
|
0.8
|
0.8
|
0.8
|
吸油值 (DBP)
|
180
|
170
|
165
|
160
|
156
|
70
|
62
|
白 度 %
|
97
|
97
|
97
|
97
|
97
|
97
|
97
|
PH值
|
7
|
7
|
7
|
7
|
7
|
7
|
7
|
SIO2 含 量 %
|
99.7
|
99.7
|
99.7
|
99.7
|
99.7
|
99.2
|
99.2
|
铁(Fe)含量 ppm
|
65
|
65
|
65
|
65
|
65
|
65
|
65
|
备注
|
2~5丝推荐使用SG35/SG50
|
五.优势
项目
|
圣安斯开口剂
|
其他开口剂
|
生产连续性
|
特殊处理,不断料
|
断料现象时常
|
价格
|
较低20%~30%
|
价格居高不下
|
分散性
|
特殊处理,分散性极好
|
较好
|
稳定性
|
供货及时
|
间歇性短缺
|
工艺改善
|
配套服务及时
|
缺服务
|
透明度
|
高
|
高
|
扬尘
|
否
|
是
|
生产工艺
|
凝胶法
|
沉淀法、气相法
|